寻根问祖点滴
母系祖先,是一条既实在又纷繁隐形的线索。和父系祖先的心路历程同样源远流长。他们不计名不计利世世代代默默奉献。她们相夫教子的忘我精神。生生不息,刻肌刻骨,一心为后代,这是勤劳、朴实、谦逊的伟大母爱,我们应当刻骨铭心。所以无论你多优越,无论你走到哪里,都不应该忘记。同时,无论你遇到什么样的艰难险阻,你都无权轻生。我们一定要奋发图强去努力攀登那人类文明高峰不停步。只要你坚定地站到真善美的一边,就一定会有希望。
父系祖先,大多数中华民族都遵奉姓氏留传的规则。另一方面,根据遗传基因的学问,也有一定生物学意义。
段姓,据说是商王姬姓的直系。有说是从战国时代郑武公的儿子公叔段开始,我半信。我觉得应从汉字的起源推算和历史功绩判断会准确些。段字左边从一种工具,右边“?”与兵器有关,那么,对有高超锻造技术的煅工姓段,当在情理之中。
古代段姓任务有成就的不少。据资料记载,比较有名的有:西汉段会宗,安定西域乌孙国有功,五代段思平在云贵高原建立大理国称南诏王,破封建王朝世袭先例,传位重臣高姓,高姓后又传还段姓。唐代有文学家段成式。清代有文字训诂学家,经学家段玉裁著《说文解字注》近代段祺瑞一直被蒋介石尊为老师,师生感情甚笃。现代段君毅数届担任中共中央委员。
从云南语音传承看,西北语音浓厚与蜀国诸葛亮时西北填云贵关联,我们祁阳段姓应以云南内迁,主要分布为段家坪,归阳,奔塘几个地方。
我的近祖曾祖是思想比较活跃开明,依靠勤劳简朴自置田产来到鸟江乡杂姓区域创业自立门户,实属不易。
爷爷辈:大爷爷亦农亦教,爷爷亦农亦政,满爷爷亦农亦医。在农村结构可称合理。
祖父段寿泉字盛柏,治家有方,曾考取过清朝的秀才,到他手里,田产增加了些。作为秀才,在乡下有点名望,培育三男一女,人丁兴旺。只是在我出生时就已经逝世,据说谢世时安详坦然,坐在椅子上盉然长辞,估摸是心脑血管病。对祖父的事我知之甚少。唯一亲见的就是他老人家的一帧遗像,戴着礼帽,方正面庞神态祥和,父亲画的。我注视他时,他也注视着我。
父亲家道中落反而避免了政治打压,他的孙辈段仕忠当上了村干部,曾孙有三人顺利考上大学。
满爷爷生产自给兼中医济世,划为中农到孙辈家道平平。
我的祖母姓刘,名士定。外家离祖父只两里地,是紧挨的邻村。到光绪年间,家庭人丁财产开始走下坡路。不过从老外公留下一座建筑看,他们家曾经兴旺发达。那是用作兴办书院学堂的小二楼砖木结构,一流的建筑技术,上好的青砖青瓦,优质的木材,十二分用料,伟岸壮观。楼上走廊连接后山的小花园。花园里铁树茁壮,听说要千年才开花,那秘密身影让人浮想联翩。月季花清新秀丽令人陶醉。小时候我看它状似课本扉页上的天安门,天天从那儿路过,心中常心生景仰。可惜连年战乱这美好的民间事业并未付诸实用,更不幸的是:这建筑在政治运动中被拆除,清末文物从此荡然无存,建筑师的智慧建筑工高超的手艺被湮没。
祖母办事果断,信一点佛教,每月坚持吃几天斋,乐于施善。吃东西有个好习惯,从来都是慢条斯理不慌不忙,她吃剩的饭菜不容易馊。老年时,家庭遭遇大不幸,她沉着冷静像没事一样,从没发过牢骚无故埋怨。这些我记忆深刻。享年九十多岁。
父亲段世守 名杰 号 经轩 。1905年7月26日生,先中师毕业,工作后又进入武昌大学深造,毕业后回县达孝中学任教,后又进县党部主管教育工作。诗文、绘画、音乐都会一些,兴趣广泛。
姑妈段菊秀,贤惠通达,嫁了一个老实农民,生活殷实,生育五男二女,人丁兴旺。
二叔段世宝,号忠信 农民兼保长,为人世故,做事比较圆滑,中高身材,面相像祖父,小楷字写得漂亮,读书甚少,胜任体力劳动。
三叔 段世宣 号 协揆 初中毕业 很有天份 文才出众。先任教师后任校长,再任乡长,长相像祖母,性格温和,一门心思放在学习上,力气单薄。解放前后,日子过得都不轻松。
父亲 叔叔 和姑姑 恪守几千年在民间传承的忠孝仁义,奉行儒教理学,勤劳节俭。
他们最难能可贵的是以和为贵,互相尊重相互信任,自强不息,凭借这些品质,他们从容面对因战祸带来的横征暴敛,坦然面对由富到穷的变迁。偿还战争债,尽管家产被清洗干净,扫地出门。他们很少积怨,家庭和睦依旧,其乐融融。这对我的影响比较深刻。所以甘愿定格当一个痛苦的哲学使者,做一只快乐的孙猴子,忍辱负重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