饶有趣味的学习
1956年秋,我高兴且好奇走到学校,报了名,被分配到高24班,班主任孙发贵老师,是师范中专刚分配的。个头矮小,老师的架子拿捏得恰到好处,既可亲又不失威严,严肃中略显活泼。他负责教本班语文兼全校音乐
数学老师高千里,高挑个,沉稳而洒脱,讲课条理清晰,层次分明重点突出,教学过程中学习省了很多劲,只要课堂专心听讲,就领会的差不多。比如教材中的分数小数问题,四则运算法则。不用多多练习便能记住。记忆深刻的课时,有讲解应用题中的工程问题。假如有一宗工程: 甲工程队单独完成需要320天,乙工程队单独完成需要300天,甲做了20天后,甲乙两队合做,问现合做还需要多少天完成工程任务。当时班里好些同学没有弄清楚假设工程为1的问题,当老师让我解答时,我计算对了,心里喜滋滋的。后来进入中学学代数,明白这题原来是算术向代数过渡题。
数学精准周密,可以锻炼人的缜密思想。数学的奥秘饶有兴味,数学的妙用奇亦美。不过数学若是离开了保障人生的基本生存条件的物质基础那也是很枯燥的。
语文课进入高小,篇幅明显增长,除继续积累生字和词汇,读写训练已列入重点,老师开始教授简单的文学法则。比如:主题的分析提炼与表达。环境的描写,人物的刻画。情节的安排与抒发,结构的严谨精巧。脉络分明有序,统一和谐自然。艺术手法的多样且富于变化。语言的朴实确切,清新。总之要学的东西很多,层出不穷。小学的课文,小学可以学,大学还有得学,妙不可言。小学学语文,有点云里来雾里去的感觉。像初学腾云驾雾,不敢迈步。语文课点名朗读,我能读得很流畅,常得到不实的表扬,说我在家预习好。我心中私自窃喜,并不辩解,其实并未好好练习。不过老师布置背诵我能很好完成,我还从中找到了一点小窍门,那就是分段连环法。
语文要是与政治挂钩和哲学贴合,玄机就更多了。让初学者望而生畏,常言病从口入,祸从口出,不就是经验之谈吗。
语文若联系实际生活,那是既有趣味又有意义的。无论你是贫穷还是富裕;无论你是有幸或者不幸;无论你身处底层还是高层。你都能在学习过程中品尝其中个味,欣赏到来自大自然的美和人们劳动的创造美。
日后的课外阅读,生活中的应酬,工作中的应用,到上层领域漫溜,进科学殿堂闲逛,我都用上了语文的基本功。
学校开设的课目比较全面,已经跳出了从前私塾教科书的窼臼。除体育老师缺位,音乐,美术,历史地理都有专职老师。
班主任孙发贵老师教音乐课,他嗓音清润嘹亮。脚踏风琴也弹得好。教课很认真,甚至超过语文课。每次上课前,必叫上两个大一点的同学去抬风琴,我们兴趣就开始涌动,他用拟人化的音乐弹奏问“同学们好”,很自然地把我们带入音乐情境中,他那圆润悦耳饱满的“2”音阶发音耐人回味,前后几十年我都没有听到比他更好的发音技巧。短短两年的音乐启蒙,撬动了我的发音器官,凭此基础,我这个音乐业余爱好者,有时还可以在音乐门外汉中展示一下歌喉。在人生道路上,我用音乐排遣了遭受不公正待遇的许多压抑,释放了心中的部分郁闷;提高了一星半点的欣赏水平,陶冶了性情,愉悦了身心;音乐课功不可没。
美术老师高正府是我的表哥,瘦高个,笑容可掬且真挚。亲切和蔼到不容置疑,讲课谆谆善诱,很有耐心,堪称为人师表的楷模,好像天生就是当老师的料。在我看来,其实那是姑妈夫妻相敬如宾的结晶,良好家教的结果。他的绘画基本功有一点,艺术造诣不算高超,课上练习的一般就是画一些简单的蔬菜水果,树木村庄之类。画理消逝点也讲得简明易懂,至今未忘。
因为父亲也有绘画的爱好,我曾试图专攻美术,迫于求生困难未能成行。课外阅读《开明图画讲义》及美术资料,奈何既无闲资又无时间。只简单的临摹或随意欣赏名作,一直未能入门。
地理历史课的内容对帮助提高阅读能力,适应社会生活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地理知识如指路明灯,引领我们走进广阔的地球村,开阔眼界大有裨益。历史知识开通了时间隧道,五千年文明史历历在目,政治事件,纷繁纠结,却也有规律可循。历史长河,波涛汹涌,终归大海,大浪淘沙,获益匪浅。
体育是我的弱项,家庭遭遇不幸,心情压抑,营养不良,年龄偏小。学校正缺专业体育老师。体育锻炼的机会全仗上下学往返9公里步行。体育测试只能勉强拿到4分。
高小二年的学习历程在饥不饱腹中度过,逆境激发了我的学习兴趣,学习过程中也是津津有味的。用知识充饥开始成为习惯并伴随一生。这二年收获颇丰,当时学习苏联,期末考试采用满分5分制,我除体育外,其他学科基本上是5分。